馆娃宫一首

释越来妖艳,穷吴事儁游。
笑谈遗庙社,绘罽及山丘。
鵷宿离宫瓦,龙移别浦舟。
楯陈金制巧,床莹玉光浮。
破雨惊枫落,驰烟入虎流。
莼羹摘千里,荷盖拥长洲。
缓缓花开陌,弯弯月照州。
轻风香迳暖,微步屧廊幽。
红喜鲈堪切,黄嗔蟹不收。
池痕测朝夕,乡思属温柔。
只顾山衔日,何知饵带钩。
味於重处减,心记捧时谋。
鲸鬣翻溟渤,金星犯斗牛。
六千君子锐,二八国人忧。
泰伯三称让,姑苏一战休。
共沉那有井,独坠苦无楼。
人去扁舟远,僧来野寺修。
宫乌今骇散,台鹿任鸣呦。
月为朱栏暗,山含翠黛愁。
烛残新别泪,泉咽旧歌喉。
一代仇人事,千年壮士羞。
东门抉眼在,怒气溢潮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馆娃宫一首》以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为背景,通过描绘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的豪华宫殿——馆娃宫的兴衰,暗喻了沉迷享乐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全诗用华丽与衰败的强烈对比,传递出深刻的历史反思。

第一部分:极尽奢华的宫廷生活(前16句) 诗人用浓墨重彩描绘吴王的奢靡:用金玉装饰宫殿("楯陈金制巧,床莹玉光浮"),吃千里之外的莼菜羹,赏荷花盛开的园林。特别生动的是"红喜鲈堪切,黄嗔蟹不收"——厨师因鲈鱼新鲜而欢喜,又因螃蟹不够肥美发脾气,这种细节描写活画出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

第二部分:乐极生悲的转折(中间12句) 当吴王沉迷享乐时,危险正在逼近。"只顾山衔日,何知饵带钩"用比喻手法点破:夫差只看见眼前美景(山衔落日),却没发现越国像鱼钩一样暗中布局。"六千君子锐"指越国精兵,"二八国人忧"暗示吴国民众已感到不安,但统治者仍执迷不悟。

第三部分:国破家亡的惨状(后16句) 战争爆发后,繁华瞬间崩塌。"池痕测朝夕"原本测量水位的池子,现在只能记录亡国倒计时。诗人用"烛残新别泪"描写战败的凄凉,用"泉咽旧歌喉"暗示昔日的欢歌变成呜咽。最震撼的是结尾"东门抉眼在,怒气溢潮头"——借用伍子胥"死后挖眼悬于东门"的典故,说他的怨气化作钱塘江怒潮,至今仍在警示后人。

诗歌的独特魅力 1. 时空穿梭感:从"绘罽及山丘"的建造盛况,到"台鹿任鸣呦"的废墟景象,形成强烈反差。 2. 批判力度:不直接说教,而是用"黄嗔蟹不收"这类生活细节,揭露统治者的荒唐。 3. 历史回声:结尾将个人悲剧(伍子胥)与自然景象(钱塘潮)结合,让愤怒穿越千年仍震耳欲聋。

这首诗像一部历史纪录片,用镜头语言带我们看尽繁华幻灭。它提醒我们:所有沉迷享乐而忽视危机的政权,终将被历史的怒潮吞噬。

王阮

(?—1208)宋江州德安人,字南卿。王韶曾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归隐庐山以终。有《义丰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