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其七 柳浪闻莺
晴空摇翠浪,昼禽静、霁烟收。
听暗柳啼莺,新簧弄巧,如度秦讴。
谁紬。
翠丝万缕,飏金梭、宛转织芳愁。
风袅馀音甚处,絮花三月宫沟。
扁舟。
缆系轻柔。
沙路远、倦追游。
望断桥斜日,蛮腰竞舞,苏小墙头。
偏忧。
杜鹃唤去,镇绵蛮、竟日挽春留。
啼觉琼疏午梦,翠丸惊度西楼。
听暗柳啼莺,新簧弄巧,如度秦讴。
谁紬。
翠丝万缕,飏金梭、宛转织芳愁。
风袅馀音甚处,絮花三月宫沟。
扁舟。
缆系轻柔。
沙路远、倦追游。
望断桥斜日,蛮腰竞舞,苏小墙头。
偏忧。
杜鹃唤去,镇绵蛮、竟日挽春留。
啼觉琼疏午梦,翠丸惊度西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西湖畔的动人画卷,用现代语言解读就是:
上片像一组电影镜头——雨过天晴的蓝天下,柳浪如翠绿波浪翻涌("晴空摇翠浪"),白昼的鸟儿安静栖息,雨雾刚刚散尽。这时传来黄莺藏在柳荫里的啼鸣("暗柳啼莺"),像新手乐师在调试簧片("新簧弄巧"),又像在演唱陕西民谣("如度秦讴")。千万条柳丝像织布机的金梭("飏金梭"),编织着春天的愁绪。风吹着飘絮,把莺啼的余音和柳絮一起送向皇宫外的沟渠("絮花三月宫沟")。
下片转入游春场景——一叶小舟系在柔嫩的柳条上("缆系轻柔"),游人走累了沙滩小路。抬眼望见夕阳下的断桥,舞女们扭着纤细腰肢("蛮腰竞舞"),名妓苏小小的故居墙头就在眼前。最让人揪心的是杜鹃鸟的叫声("杜鹃唤去"),它整天"不如归去"地叫着,仿佛要把春天强留下来。这啼声惊醒了午睡的人("啼觉琼疏午梦"),睁开眼看见树梢的梅子已经悄悄长到西楼那么高了("翠丸惊度西楼")。
全词妙在把春天的声音写得活灵活现:黄莺试音般的鸣叫、风吹柳丝的沙沙声、杜鹃的催归啼鸣,共同组成春日的交响乐。而"织愁"、"挽春"这些拟人化描写,让无形的春愁变得可触可感。最后用梅子长大的细节("翠丸"指青梅),悄悄提醒我们春光易逝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