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篇

吾闻龙泉太阿之宝剑,此物往往钟神英。
人间得名千百载,国内惟有征求兵。
昆吾之颖茨山精,银花绣出霜雪明。
星气朝朝?鹈紫,龙光夜夜芙蓉生。
文章已足清朝贵,勋业还为猛将惊。
七雄五列虽已矣,报仇报恩心未已。
非但飘沦古狱边,亦会提携楚城里。
峥嵘磊落世两见,断蛟剸兕窃所耻。
天下尝令万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
朝驰咸阳暮云中,此间未必皆成功。
但看古来功名士,杀身溅血俱英雄。
嗟哉神物会遇亦有以,至今升腾变化为飞龙。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宝剑为象征,歌颂了英雄气概和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怀。全诗分三个层次展开:

1. 宝剑的非凡来历(前六句) 诗人用龙泉、太阿两把名剑比喻人才,说它们凝聚天地精华("钟神英"),历经千年仍被世人追寻。宝剑的锋芒像昆吾山产的利刃,剑身花纹如霜雪般明亮,剑光紫气冲天,夜晚能绽放芙蓉般的寒光。这里表面写剑,实际暗喻英雄人物的非凡气质。

2. 英雄的壮志豪情(中间八句) 宝剑的纹饰象征文采,锋利象征武略,既能助文人显贵,又能让武将惊叹。虽然战国七雄的时代已过去,但报恩复仇的侠义精神永不消逝。宝剑可能被埋没在监狱边,也可能被英雄佩戴上战场。诗人以"断蛟剸兕"(斩杀蛟龙犀牛)的典故,表达了对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的遗憾。

3. 壮志难酬的悲叹(最后八句) 诗人感叹:真正的宝剑应该用来平定天下,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在剑匣中腐朽。英雄们朝发咸阳暮至云中(象征四处征战),但并非都能成功。自古以来,那些为国捐躯的志士都是真英雄。结尾升华主题:这些"神剑"终将化作飞龙腾空而去,暗喻英雄精神永存。

全诗借物喻人,通过描写宝剑的命运,抒发了知识分子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怀才不遇的复杂心境。诗中"朝发咸阳暮至云中"的紧迫感,"杀身溅血俱英雄"的悲壮感,都体现了盛唐时期特有的豪迈气概。最后将宝剑比作飞龙的想象,给全诗增添了浪漫色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