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失眠的读书人形象,充满生活化的诗意。
前两句写实景:月光斜照栏杆,夜已深沉,客人却迟迟无法入睡。窗外官河边的梧桐叶被风吹起,像乌鸦一样在空中翻飞。这里用"学鸦飞"的拟人手法,把落叶飘零写得生动有趣。
后两句转入抒情:诗人感叹自己鬓角的白发已经多得数不清(三千丈是夸张说法),就像秋夜里的蟋蟀不停鸣叫,催促着织布机工作一样,这些白发也在诉说着他熬夜苦读的艰辛。"促夜机"的比喻很新颖,把秋虫声比作织布机的催促声,暗示诗人像织女一样在灯下辛勤用功。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秋夜失眠写得充满诗意,用落叶、秋虫等普通景物,自然烘托出读书人用功到白头的形象,既真实又富有想象力。语言清新,比喻生动,让人感受到古代文人刻苦求学的精神。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