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天地动荡、万物凋零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无奈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开头四句用夸张手法描写自然界的剧变:北风狂暴到能折断松柏(象征坚韧),连深海都翻腾震荡,鱼龙(象征强大生物)都无处安身。这实际是用自然灾难隐喻人世间的动荡不安,可能是战乱或社会巨变。
中间两句点明主题:天地仿佛要毁灭闭合,连圣贤都只能叹息。说明社会黑暗到连智者都束手无策,凸显时代的绝望感。
最后两句转折:黄帝虞舜(象征上古太平盛世)的时代遥不可及,诗人决定效仿伯夷叔齐隐居西山。这里用典故表达洁身自好的态度,虽然逃避现实,但坚守了精神操守。
全诗最动人的是强烈的对比:前半段用"折断松柏""鱼龙失宅"等夸张意象渲染末世感,后半段却用"西山客"的平静选择作结。这种从狂暴到决绝的情绪转变,生动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乱世中既痛苦又倔强的心态。诗人把个人命运放在天地巨变的背景下思考,让平凡的隐居选择有了悲壮的色彩。
郑梦周
郑梦周(1337年-1392年),草名梦兰,9岁改名梦龙,字达可,号圃隐,谥号文史,朝鲜高丽王朝末期时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朝鲜理学之祖。庆尚北道永川人。梦周祖上皆是武官,幼年发奋学文,自学成才,高丽恭愍王王祺九年(1360年)中举,十六年(1367年)受李穑赏识,出任学官,负责讲解朱子集注。后因父亲去世,辞官守孝三年,回朝后任大司成,负责同中国明朝重建朝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