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良卿

客愁何处不相寻,节物年年又见侵。
不为黄花思故国,羞堪白发负初心。
临风有句空悲咤,独酌无人诉浅深。
却羡杨卿横槊后,从嘲落帽吐衣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和杨良卿》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漂泊的愁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通过对比友人杨良卿的洒脱,反衬出自己的失意与孤独。

逐句解析:

1. “客愁何处不相寻,节物年年又见侵。” - 开篇直抒胸臆:漂泊在外的愁绪无处不在,四季轮回的景物年年都在提醒自己时光飞逝。 - “侵”字巧妙,仿佛时间是一种逼迫人的外力。

2. “不为黄花思故国,羞堪白发负初心。” - 表面说“不是因为看到菊花(黄花)才思念故乡”,实则更沉重:白发已生,却未能实现最初的抱负,这种羞愧比思乡更刺痛人心。 - “初心”可能是年轻时的理想或志向,如今成了心结。

3. “临风有句空悲咤,独酌无人诉浅深。” - 迎着风想写诗抒发感慨,却只剩徒劳的悲叹;独自喝酒,无人能懂心中复杂的情绪。 - “浅深”指心事难以言明,体现孤独的深度。

4. “却羡杨卿横槊后,从嘲落帽吐衣襟。” - 笔锋一转,羡慕友人杨良卿的豪放:他像曹操横槊赋诗般潇洒,即使被人嘲笑“落帽”(典故:东晋孟嘉酒酣帽落而不觉,喻不拘小节),也能坦然自若。 - 反衬自己无法像友人那样豁达,更显苦闷。

核心情感: 全诗围绕“客愁”展开,但更深层的是对人生失意的无奈。作者并非单纯思乡,而是焦虑于年华虚度、抱负成空。最后借友人的形象,表达对洒脱人生的向往,但自己却困在现实与理想矛盾中无法解脱。

艺术手法: - 对比: 自己的“白发负初心”与杨卿的“横槊嘲落帽”形成鲜明对比。 - 用典自然: “黄花”“落帽”化用陶渊明、孟嘉的典故,不显晦涩。 - 语言凝练: 如“侵”“羞堪”等词,精准传递压抑感。

现代启示: 这首诗容易引起当代人共鸣——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也会为时间焦虑、为理想未竟而自责。但诗中友人的形象提醒我们:或许可以试着用更豁达的态度面对失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