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益惠竹杖

衰来病众难推荡,日觉筋骸非壮长。
百亩锄耘致苦辛,万端应接皆牵强。
稀曾起处钟漏尽,多是归时星月朗。
满腹经纶一意閒,垦田头绪重新讲。
偶逢过客语文字,突兀破坏如梦想。
太息诸⑴书不救饥,几曾货利微能仿。
故人怜我晚愁瘁,委曲相宽三复两。
卒岁尝分蔽骭衣,方春又赠扶身杖。
修飂一竹信瑰特,知自何山精产养。
数节包絣鹤胫连,碎花黝纠彪皮爽。
提携宛胜冰玉滑,顿卓便同金石响。
野老生看每问名,耕儿熟见仍私奖。
未谙黄钺端许制,久惯青藜饶俗状。
灵寿杖坚负曳劳,朱藤饰伪功程枉。
何如得此清峭干,本与雪霜争气象。
旧谷遗根未陆沉,末年遇主成真赏。
已将蜡屐作游伴,更共文簦为静党。
测渡无忧石涧淹,助跳肯畏泥坑广。
时修疆畎便指画,自牧鸡豚谁放荡。
差可攓蓬讯髑髅,岂徒辟野披榛莽。
倾危屡济功转积,安稳利征吾滥享。
辄莫飞飞向葛陂,要当受侮敲原壤。
古人五十徇乡礼,我为困穷聊早上。
画戟彤弓且勿思,苍颜荷筱西村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身体衰弱、生活困苦的读书人,在朋友帮助下重获生活希望的故事。全诗用一根竹杖作引子,表达了作者对困境中温暖相助的感恩。

开头写作者身体每况愈下,干农活很吃力,每天早出晚归却依然贫困。他满腹学问却无用武之地,偶然和人讨论文章都觉得突兀不真实,感叹书本知识不能当饭吃。这时老朋友心疼他的处境,冬天送衣,春天又送来一根特别的竹杖。

诗中用大量篇幅描写这根竹杖:它来自深山,竹节像鹤腿般修长,花纹像虎皮般漂亮。握着像冰玉般光滑,拄地发出金石般的声响。比起华而不实的贵族手杖,这根朴实的竹杖更显气节,就像经历过风霜的君子。

后半段写竹杖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它陪着作者游山玩水、管理农田、驱赶鸡鸭,甚至能拨开杂草探路。这根杖不仅是实用工具,更象征着朋友的支持,让作者在困顿中保持尊严。最后他自比古代五十岁才受重用的贤人,虽然穷困但保持气节,就像拄着竹杖走在西村的老人。

全诗妙在把普通的竹杖写得充满人格魅力,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困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作者没有抱怨命运,而是用幽默自嘲的态度,把清贫生活写出了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