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白鹿洞

虚将五岳挂桐丝,翠积东山晚不迟。
阳鸟似驯芦叶性,秋虫不误蓼花期。
闭门仲蔚容非隐,对壁王郎未是痴。
怯与江涛同上下,鹿湖清浅好风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闲适生活,通过自然景物和典故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作者淡泊宁静的心境。

首联"虚将五岳挂桐丝,翠积东山晚不迟"用夸张手法,说把五岳名山都挂在琴弦上(暗指以琴寄情),而眼前东山的翠色已足够让人流连忘返。这里体现了作者不慕虚名、安于眼前美景的生活态度。

颔联"阳鸟似驯芦叶性,秋虫不误蓼花期"写鸟儿在芦苇间自在飞翔,秋虫按时在蓼花丛中鸣叫。这些自然景物都遵循本性生活,暗示作者也向往这种顺应自然、不受拘束的状态。

颈联用两个典故:"闭门仲蔚"指汉代隐士张仲蔚闭门读书,"对壁王郎"指东晋王述对着墙壁发呆被人说痴。作者说自己像他们但又不是真正的隐士或痴人,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又不完全与世隔绝的中间状态。

尾联"怯与江涛同上下,鹿湖清浅好风吹"直接点明心迹:不愿像江涛那样随波逐流(暗指官场沉浮),更爱白鹿洞前清浅湖水中的徐徐微风。这里的"怯"不是胆小,而是对纷扰世事的疏离,对平静生活的珍视。

全诗用清新自然的意象,通过对比(五岳与东山、江涛与鹿湖)和典故的化用,表达了作者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人生选择。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真实感——不是完全隐居,而是在心灵上保持独立和清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