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象山先生

笃学光前哲,知言众所迷。
学同颜氏好,功与孟轲齐。
献替心弥切,藩经政可稽。
儒宫俨遗像,垂范自江西⑴。

现代解析

这首《挽象山先生》是一首悼念和赞颂逝者的诗,对象是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号象山先生)。全诗用平实的语言,从学问、品德、政绩等方面高度评价了这位儒学大师的一生。

前两句"笃学光前哲,知言众所迷"说陆九渊治学严谨,继承了前代贤哲的智慧,他的言论见解独到,能解开众人心中的困惑。这里用"光"字突出他发扬传统的贡献,用"迷"字反衬他思想指引的价值。

中间四句具体描述他的成就:"学同颜氏好"将他比作孔子最欣赏的学生颜回,强调其好学精神;"功与孟轲齐"将他与孟子并列,肯定他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献替心弥切"指他积极向朝廷进谏的赤诚;"藩经政可稽"则说他在地方任职时的政绩都有据可查。这四句通过历史名人的类比和具体事例,立体展现了陆九渊作为学者和政治家的双重形象。

最后两句"儒宫俨遗像,垂范自江西"描写后人对他纪念的场景:儒学殿堂里庄严的塑像,象征着这位江西籍思想家留下的精神典范。一个"垂"字既暗示逝者已逝,又强调其影响长存。

全诗层次分明,先总评后分述,用典自然而不晦涩。通过"光前哲""垂范"等表述,将个人成就放在儒学传承的脉络中,既突显陆九渊的贡献,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慎终追远"的传统。对普通读者而言,这首诗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思想者不仅追求学问,更会身体力行,他们的精神会通过教育场所(儒宫)和地域文化(江西)得到延续。

王有大

王有大,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金溪县时,曾为陆九龄、陆九渊建祠(《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六《年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