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再和前意)
万红暄昼。占尽人间秀。怎生图画如何绣。宜推萧史伴,消得东阳瘦。垂窄袖。花前镇忆相携久。
泪裛回纹皱。好在章台柳。洞户隔,凭谁叩。寄声虽有雁,会面难同酒。无计偶。萧萧暮雨黄昏后。
泪裛回纹皱。好在章台柳。洞户隔,凭谁叩。寄声虽有雁,会面难同酒。无计偶。萧萧暮雨黄昏后。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绚烂却带着遗憾的爱情,像一部唯美的文艺片。
上片用"万红暄昼"开篇,像突然拉开帷幕的舞台——阳光下百花怒放,美得耀眼。但这极致的美景反而衬托出孤独,就像精心打扮却无人欣赏。词人幻想与爱人(用"萧史"典故代指)在这美景中相伴,但现实却是因思念消瘦("东阳瘦"用古人沈约的典故)。"垂窄袖"这个细节特别动人,仿佛看见主人公低头抚袖,在花前久久回忆牵手的温暖。
下片情绪急转直下,泪痕弄皱了信纸("回纹皱"指信笺花纹),只剩窗外柳枝依旧。紧闭的门户、无法传递的雁书、错过的酒约,层层递进展现无能为力的思念。最后定格在"萧萧暮雨黄昏后",就像电影结尾的空镜头,雨声把孤独无限拉长。
全词妙在处处对比:开篇的绚烂VS结尾的冷清,信纸的精致花纹VS被泪水晕染的痕迹,热闹的白天VS寂寥的黄昏。这种强烈反差让人感受到:世间最美的风景,也抵不过与所爱之人共度的平凡时光。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