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彭神童

吾家先世有童子,姓名尝著杜诗史。
不缘神气形相殊,安得公诗重褒美。
三百年有宋兴,妙裔四海皆豪英。
番郡自古称多士,群儿头角又峥嵘。
洎水之东有彭氏,生儿五岁真佳瑞。
双眸点漆肌骨清,不与孩提共嬉戏。
诵诗记字何了然,琅琅一口千万言。
弱不胜衣行未稳,凌人气岸已轩轩。
嗟予去国亦云久,为报君恩矢奔走。
绣衣持节入闾阎,大半故人新白首。
与儿阿父昔同游,高才终不事王侯。
报不在身当在子,发源所与今其流。
行看直上青云梯,决取钟如探囊中筹(同上书卷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神童的故事,语言通俗但充满赞赏之情。

开头诗人说自家祖上出过神童,名气大到被杜甫写进诗里。现在宋朝建立三百年,各地人才辈出,而江西一带(番郡)自古就出人才。这里特别提到洎水东边的彭家,出了个五岁神童,这孩子眼睛黑亮、气质清秀,不爱和普通小孩玩闹,却能背诵大量诗文,说话清晰流畅。虽然年纪小走路还不稳,但神态已经很有气势。

诗人感慨自己离家多年,为报效国家四处奔波。这次穿着官服回乡,发现老朋友们大多头发都白了。他想起和这孩子的父亲曾是好友,那位父亲才华横溢却不愿做官。诗人认为父亲的福报会应在儿子身上,现在果然应验——这个神童就像从父亲才华的源头流出的清泉。最后预言这孩子将来必定平步青云,考取功名就像从口袋里拿东西一样容易。

全诗通过对比(祖上神童/当代神童、诗人奔波/故人白头、父亲隐逸/儿子显达),用生活化的比喻("发源所与今其流""探囊中筹"),把一个早慧儿童的形象写得生动可感。最打动人的是那份跨越时空的传承感——从杜甫时代的先祖神童,到眼前这个彭家孩子,再到诗人与孩子父亲的友谊,都在诉说人才辈出的土地和家风传承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