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庚辰年初试笔填词题曰梦魂归故里(庚辰)
归途难觅,烟水凄迷,岐山无言戚戚。
月涌村浮茫宇,问漂何域?
当年夜泅幼犊,倩谁寻、迷津秋荻⑴?
壶无酒,短才情、负了笈中哀笔。
惊梦双溪潮急。
身未溺、张俭望门遮笠⑵。
空载头颅,敝屐五陵狂客⑶。
何堪一门百草,恨台江、雨红风泣⑷。
击铅剑,听铜吼⑸,挥泪辞邑。
月涌村浮茫宇,问漂何域?
当年夜泅幼犊,倩谁寻、迷津秋荻⑴?
壶无酒,短才情、负了笈中哀笔。
惊梦双溪潮急。
身未溺、张俭望门遮笠⑵。
空载头颅,敝屐五陵狂客⑶。
何堪一门百草,恨台江、雨红风泣⑷。
击铅剑,听铜吼⑸,挥泪辞邑。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游子漂泊在外、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充满了迷茫、孤独和无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迷失的归途 开篇就用"归途难觅"直接点出主题——想回家却找不到路。烟雾笼罩的山水、沉默的岐山,这些景物都蒙着灰暗的色彩,暗示着作者内心的迷茫和压抑。月亮下的村庄仿佛漂浮在虚无中,更强化了"不知身在何处"的漂泊感。
2. 童年的回忆与现实的落差 作者想起小时候像小牛犊般莽撞夜游的往事,如今却连指路的秋荻都找不到,暗示成长后反而迷失了方向。"壶无酒"三句更是自嘲:现在既没有酒解愁,也写不出好文章,连笔都带着哀伤。
3. 危机与坚持 梦中突然出现的汹涌潮水,象征现实生活的危机。但"身未溺"说明作者仍在坚持,用东汉张俭(被迫逃亡仍坚持操守的典故)自比,表达即使狼狈也要保持尊严的态度。
4. 落魄与不甘 "空载头颅"是说自己只剩个脑袋还值点钱(暗指思想),像古代落魄贵族一样穿着破鞋游荡。最痛心的是故乡草木凋零("一门百草"),台江的风雨都像在哭泣,这些描写透露出对家乡衰败的心痛。
5. 悲愤的告别 最后用"铅剑"(无用的剑)和"铜吼"(可能是铜钟或战鼓声)的对比,表现无力改变现状的愤怒。挥泪离开故乡的结局,把全词的哀伤推向高潮。
整体来看:这首词像一部蒙太奇电影,把迷茫的现状、童年的记忆、危机的梦境、家乡的衰败等画面剪接在一起,通过强烈的画面对比(如幼时勇敢/现在迷茫、梦中惊险/现实无力),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中既想坚守精神家园,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困境的撕裂感。所有景物都带着情绪,所有典故都在说当下,这才是它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