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几个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逝者(吴赞府)的哀悼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鹤去愁沧海,鸿飞困朔风"用鹤和鸿雁这两种高洁的飞禽作比喻:鹤飞向茫茫大海令人忧愁,鸿雁在寒风中艰难飞行。这暗示逝者就像这些飞禽一样,在艰难的环境中离世。
中间四句写生命终结的无奈。"冥冥方独往"说人终究要独自走向未知的远方(死亡),"已已竟长终"感叹生命就这样永远结束了。"莫挂还乡剑"劝人不要执着于归乡(比喻对尘世的留恋),"真随厌世弓"说逝者是真的放下了对世俗的厌倦(指死亡)。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白:我之所以如此悲伤痛哭,并不是因为自己遭遇困境("途穷"),而是纯粹为逝者感到痛心。这说明诗人与逝者感情深厚,哀悼之情发自内心。
全诗用飞禽、弓箭等具体意象,把抽象的死亡和哀思写得生动可感。语言简洁但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也透露出对生命无常的哲思。普通读者能从中感受到真挚的哀悼之情,以及面对死亡时人类共有的无奈与悲伤。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