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写照唐子良
吴中众史今代画,不独画人兼画马。
唐生家住金华云,对予独肯画古人。
夕阳西下东流水,纷纷古人呼不起。
东都留守吴中豪,王府勋僚旧俊髦。
当时气薄阴山日,勾陈苍苍太白高。
百年水竭海尘土,谁见凌烟拂蛛罔。
霜髯磔磔开清新,彷佛犹带黄河冰。
忽疑稍会怒色止,或可从傍窥谏纸。
唐生见我泪如洗,颇忆古人今不死。
俟我气定神始閒,命笔更起唐衣冠。
唐生家住金华云,对予独肯画古人。
夕阳西下东流水,纷纷古人呼不起。
东都留守吴中豪,王府勋僚旧俊髦。
当时气薄阴山日,勾陈苍苍太白高。
百年水竭海尘土,谁见凌烟拂蛛罔。
霜髯磔磔开清新,彷佛犹带黄河冰。
忽疑稍会怒色止,或可从傍窥谏纸。
唐生见我泪如洗,颇忆古人今不死。
俟我气定神始閒,命笔更起唐衣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画家唐子良为诗人画像的故事,通过画像引发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
前四句说吴中(今苏州一带)有很多画家,不仅能画人还能画马,但只有唐子良愿意为诗人画古代人物的形象。这里"画古人"可能暗指诗人想通过画像表达对古人的追思。
中间八句是重点。诗人看着夕阳流水,感叹古人已逝。他想起东都洛阳的留守官员、王府的英才,当年他们的豪气能压倒阴山,但如今百年过去,连凌烟阁(唐朝表彰功臣的地方)里的画像都落满灰尘。这里用"海枯石烂"的意象,表达历史变迁的沧桑感。
后八句描写唐子良作画时的场景。画家画出的古人形象须发张扬,仿佛还带着黄河的寒气。画中人物忽然露出怒色,又像是要进谏的样子。唐子良作画时情绪激动,流泪不止,因为他觉得通过画像,古人似乎又复活了。最后诗人平复心情,让画家继续完成这幅古代衣冠人物的画像。
全诗通过画像这件事,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艺术创作的神奇力量、以及人生短暂的感慨融为一体。最动人的是画家作画时那种"古人今不死"的强烈感受,说明真正的艺术能让逝去的人物重新"活"在人们心中。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