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卧穷庐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遣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言聊以遣兴云耳 其五
颛孙游圣门,尚思禄可干。
所以后世士,忘生慕荣官。
我生初未贫,传经易朝餐。
妻不解啼饥,儿不知号寒。
水菽非甘旨,吾亲亦怡颜。
箪瓢存至乐,不须求抱关。
所以后世士,忘生慕荣官。
我生初未贫,传经易朝餐。
妻不解啼饥,儿不知号寒。
水菽非甘旨,吾亲亦怡颜。
箪瓢存至乐,不须求抱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对贫穷生活的坦然态度,以及他对物质追求的反思。
开头用颛孙师(孔子的学生)的例子,说即使圣贤门下的人也曾想过做官求俸禄,导致后世读书人为了当官连命都不要了。这里暗含讽刺,说人们太执着于功名利禄。
接着诗人说自己原本不穷,靠教书(传经)就能换口饭吃。家里妻子不会因为饿而哭,孩子也不会因为冷而闹,说明基本温饱没问题。虽然吃的只是粗茶淡饭(水菽),但父母也吃得开心。
最后两句是重点: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的简朴生活自有它的快乐,没必要非要去当个看城门的小官(抱关指低级官职)。诗人用对比手法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外在的荣华富贵,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他宁愿清贫但自在,也不愿为个小官职折腰。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对比圣贤、世俗之人和自己的生活选择,表达了安贫乐道、不慕虚荣的人生态度。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启示:我们是否太过追求物质,而忽略了简单生活中的真快乐?
安熙
安熙(公元一二六九年至一三一一年)字敬仲,号默庵,藁城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六年,卒于武宗至大四年,年四十三岁。少慕刘因之名,欲从之游。因没,不果,乃从因门人乌冲问其绪说,尊信力行。家居教授,垂数十年;四方来学者,多有成就。熙作有默庵集五卷,《四库总目》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