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江边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恬淡之美。
开篇"江天閒晚已斜阳"像电影开场:宽阔的江面映着夕阳余晖,天色将晚未晚。诗人轻轻关上柴门,在草堂独坐,整个画面透着闲适。
中间四句是动态特写:树叶飘落时惊动了栖息的鹘鸟(一种猛禽),翅膀翻动的影子与流星划过水面的轨迹交织;萤火虫的微光像被星子带着飞散。微风终于送走了夏末的燥热,初升的新月仿佛带着清响,送来丝丝凉意。这里用"得隽"(赢得漂亮)形容微风,用"出音"(发出声音)形容月光,把无形的风与月写得活灵活现。
最后两句是沉浸式体验:诗人静坐中忽然察觉秋意渐浓,这时沧浪(青绿色的江水)上飘来一声渔笛。这个结尾妙在"渔笛"既是实景,又像从画中传来的背景音,让整个画面突然生动起来。
全诗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就像用毛笔轻轻晕染出的水墨小品:斜阳、柴门、飞鸟、流萤、新月、渔火,每个意象都带着秋夜的清凉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突然发现秋天来了"的微妙心境,就像我们某天突然闻到桂花香,才惊觉季节变换。
吴璋
唐末至五代初年人。仕吴越。哀帝天祐四年(907)自都监使除温州制置使。事迹见《吴越备史》卷二。《南雁荡山志》卷七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