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山

三十六峰凝翠霭,数千馀仞锁岚烟。
轩皇去后无消息,白鹿青牛何处眠。

现代解析

这首《登黄山》描绘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传说,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黄山的雄伟与神秘。

第一句“三十六峰凝翠霭”,形象地描述了黄山众多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翠霭指的就是山间缭绕的云雾,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第二句“数千馀仞锁岚烟”,进一步突出了黄山的高度和山势的险峻。这里的“数千馀仞”形容的是山的高度,“锁岚烟”则指山间雾气缭绕,如同自然的屏障。这句话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被群山环绕,身在其中。

第三句“轩皇去后无消息”,这里提到的“轩皇”指的是传说中的黄帝轩辕,他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帝王之一。这句诗通过提及黄帝传说,增加了黄山的文化气息,暗示着黄山不仅自然景观壮美,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后一句“白鹿青牛何处眠”,运用了传说中黄帝的两只宠物——白鹿和青牛,来营造一种神秘、梦幻的氛围。在这里,“白鹿青牛何处眠”不仅是诗句中的一处美景,也隐含着对山林宁静、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山的自然美景和历史传说,展现了黄山的神秘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怀念。

鲁宗道

鲁宗道(966年—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著名谏臣。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年)为右正言谏章。官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世称“鱼头参政”。天圣七年(1029年)卒,年六十三,赠兵部尚书,谥号“简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