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玄初祷雨诗
昆崙之西东海东,中有一士巢云松。
朱颜黑发神所钟,服食雨露乘天风。
朝骑黄鹤天门穹,夜被紫霞栖崆峒。
人间有急岁有凶,禆补造化多其功。
巳酉之岁夏五中,连月不雨何当爞。
祝融司令百怪丛,妖精吐燄天地雺。
大星出走穹壤红,海水欲竭山为童。
官僚揭虔士庶恫,焚尪剪爪百虑穷。
大龙酣睡痴且聋,小龙戢戢潜其踪。
君能独出超凡庸,拔剑起指天南虹。
嘘阴吸阳神且恭,囊括万象罗心胸。
有书直达上帝聪,泥金倒写不暇封。
当空举手祝未终,霹雳直下西南峰。
道人足踏金芙蓉,口呼六甲丁与从。
神龙不兴吾不容,纵以烈火焚其宫。
须臾龙伯施乃工,海波监立银河通。
桑麻菽粟青且葱,野花石竹俱纤浓。
道人之术孰与同,调和燮理偕孤公。
方今海内殊未雍,焦头烂额愁边烽。
烦君为提九节筇,直上阊阖跻九重。
凌风大笑招群雄,一洗宇宙皆冲融。
朱颜黑发神所钟,服食雨露乘天风。
朝骑黄鹤天门穹,夜被紫霞栖崆峒。
人间有急岁有凶,禆补造化多其功。
巳酉之岁夏五中,连月不雨何当爞。
祝融司令百怪丛,妖精吐燄天地雺。
大星出走穹壤红,海水欲竭山为童。
官僚揭虔士庶恫,焚尪剪爪百虑穷。
大龙酣睡痴且聋,小龙戢戢潜其踪。
君能独出超凡庸,拔剑起指天南虹。
嘘阴吸阳神且恭,囊括万象罗心胸。
有书直达上帝聪,泥金倒写不暇封。
当空举手祝未终,霹雳直下西南峰。
道人足踏金芙蓉,口呼六甲丁与从。
神龙不兴吾不容,纵以烈火焚其宫。
须臾龙伯施乃工,海波监立银河通。
桑麻菽粟青且葱,野花石竹俱纤浓。
道人之术孰与同,调和燮理偕孤公。
方今海内殊未雍,焦头烂额愁边烽。
烦君为提九节筇,直上阊阖跻九重。
凌风大笑招群雄,一洗宇宙皆冲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周玄初的道士祈雨救旱的神奇故事,展现了道教法术与自然力量的神秘互动。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道士形象(开头到"禆补造化多其功") 用夸张手法塑造了一位住在云松间的仙人形象:他吃雨露、乘天风,白天骑黄鹤上天,晚上披紫霞睡山洞。这里把道士塑造成沟通天地的超人,为后文祈雨做铺垫。
2. 旱灾惨状("巳酉之岁夏五中"到"野花石竹俱纤浓") 生动描写了可怕旱灾:连续数月无雨,妖精喷火,海水干涸,山秃地裂。百姓用尽各种求雨方法(烧祭品、剪指甲等)都无效,连龙王爷都装睡不理。这时道士出场,用剑指天、画符念咒,最终召来雷雨,让万物复苏。这里用"霹雳直下""海波监立"等动态描写,让祈雨场面充满戏剧性。
3. 法术赞美("道人之术孰与同"到"调和燮理偕孤公") 称赞道士的法术高超,能调理阴阳平衡。把他比作古代名臣孤公,暗示道士不仅会法术,还有治国才能。
4. 现实寄托(最后六句) 笔锋一转,由神话转向现实:当时国家战乱不断,诗人希望道士能用他的神杖(九节筇)上天庭搬救兵,平息人间战火。这里把祈雨法术延伸到了治国安邦的层面。
全诗特色: - 想象大胆:把自然灾害写成"妖精吐焰",把下雨写成"龙伯施工" - 对比强烈:前半段旱灾的焦灼与后半段雨后的清新形成鲜明对照 - 双关寓意:表面写祈雨,实际寄托了诗人对治国安邦的期待 - 语言生动:"大龙酣睡痴且聋"这样口语化的比喻让神仙也显得亲切
本质上,这是首通过神话故事表达现实关怀的诗。旱灾中的道士形象,其实是诗人心中能力挽狂澜的英雄化身,反映了古代文人"借神话抒现实"的典型创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