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图

汉川影落鹦鹉洲,金山钟到多景楼。
老龙几载卧寒碧,中间不断万古流。
晚来雪浪大如屋,澎湃舞我一叶舟。
舟移岸转知何处,离离烟草令人愁。
说与渠侬莫倚柁,转帆别浦盍少休。
此图此景俱可惜,展玩不足空白头。
家在江不发源处,何时还我旧菟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长江图》描绘了长江的壮阔景色和诗人漂泊的愁绪,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画面感极强的长江图景 前四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展开:从汉江到鹦鹉洲的倒影,从金山寺的钟声到多景楼的远景,勾勒出长江的空间跨度。"老龙卧寒碧"把长江比作沉睡的巨龙,"万古流"则强调它永恒的生命力。后两句突然转入惊险场面,傍晚的巨浪像房屋般高大,一叶小舟在浪中颠簸,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2. 漂泊者的心理轨迹 "舟移岸转知何处"道出迷惘,烟草(雾气)加重了愁绪。诗人与船夫的对话很生活化:"别急着转舵,找个港湾休息吧",这种口语化的劝慰反而透露出疲惫。最后两句点破心事:眼前美景与手中画卷都令人惋惜,因为看再多也换不回青春。

3. 巧妙的空间对照 结尾突然跳出画面,揭示一个戏剧性反差:诗人老家在长江源头附近(可能指西部),却长期漂泊在下游。用"菟裘"(代指隐居所)这个典故,把地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身体离源头越远,内心归隐的渴望就越强烈。这种"身在终点,心在起点"的拉扯感,正是全诗最动人的矛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