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观野物

雨毕天高卷断虹,郊原无物不秋丰,
禾麻自称霜前熟,梨棗偏依日处红。
烟外短帘閒映柳,水边轻翼暗随风。
田庐我亦牵魂梦,归去嵩阳一老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雨后的田园画卷,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闲适的乡野情趣。

前两句写雨后天晴的壮阔景象:骤雨初歇,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残留的彩虹渐渐消散。放眼望去,郊外田野里处处都是秋天成熟的景象。这里用"卷断虹"的动感画面和"无物不秋丰"的概括描写,一下子把读者带入金秋的氛围中。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各种作物和景物:庄稼自豪地在霜降前成熟,梨枣在阳光照射处格外红艳。远处炊烟袅袅,柳枝在短帘外轻轻摇曳,水边不知名的鸟儿悄悄乘着微风掠过。诗人通过"自称""偏依"这样拟人化的写法,让庄稼果实都有了灵性;又用"閒映""暗随"这样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乡村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动人细节。

最后两句抒发个人情怀:这样的田园风光让我魂牵梦萦,真想回到嵩山南麓,做个悠闲的老农。一个"老瓮"的比喻既朴实又幽默,透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全诗由景入情,语言清新自然,就像用文字绘制的水彩画,让读者仿佛闻到了梨枣的甜香,感受到了秋风的凉爽。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