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么令(京中清明)
淡烟疏雨,香径渺啼鴂。新晴画帘闲卷,燕外寒犹力。依约天涯芳草,染得春风碧。人间陈迹?斜阳今古,几缕游丝趁飞蝶。
柳向尊前起舞,又觉春如客。翠袖折取嫣红,笑与簪华发。回首青山一点,檐外寒云叠。梨花淡白,柳花飞絮,梦绕阑干一株雪。
柳向尊前起舞,又觉春如客。翠袖折取嫣红,笑与簪华发。回首青山一点,檐外寒云叠。梨花淡白,柳花飞絮,梦绕阑干一株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清明时节的京城景象,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上片以"淡烟疏雨"开篇,勾勒出清明时节特有的朦胧雨景。雨后初晴,画帘轻卷,但燕子飞过时仍能感受到春寒料峭。芳草染绿了春风,看似生机勃勃,却引出"人间陈迹"的感叹——斜阳下的游丝飞蝶,暗示着古今时光的流逝,一切终将成为过往。
下片情感更加浓郁。柳枝在酒杯前舞动,让作者突然意识到春天就像匆匆过客。一个生动的细节:女子折下鲜艳花朵笑着插在白发上,既展现了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又暗含青春与衰老的对比。结尾处回望青山被寒云笼罩,梨柳飞花中,那株如雪的梨树成为梦中萦绕的意象,象征着纯洁美好却易逝的事物。
全词妙在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完美融合。通过"寒犹力""春如客"等拟人化描写,让景物带着情感温度;而"簪华发""梦绕阑干"等细节,又让抽象的人生感慨变得具体可感。最终呈现的是对美好事物既珍惜又无奈的通透心境,这种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正是宋词的典型魅力。
李琳
宋信州人。十五世同居。太宗淳化间诏旌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