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怀归)

江山居未定,貂裘已敝,空自带愁归。乱花流水外,访里寻邻,都是可怜时。桥边燕子,似软语、斜日江蓠。休问我、如今心事,错认镜中谁。
还思。新烟惊换,旧雨难招,做不成春意。浑未省、谁家芳草,犹梦吟诗。一株古柳观鱼港,傍清深、足可幽栖。闲趣好,白鸥尚识天随。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思乡心切的人,带着满身疲惫回家的心情。

上片(前半部分):
开头三句直接点明主题——"江山居未定"(生活不稳定)、"貂裘已敝"(衣服都穿破了),带着一身愁苦回家。接下来描绘了一幅荒凉景象:在凋零的花和流淌的水边寻访旧居邻居,却发现物是人非,一切都透着凄凉。桥边的燕子呢喃,夕阳下的江蓠草,这些本该温馨的画面反而更添愁绪。最后用"错认镜中谁"的感叹,说自己憔悴得连镜子里的自己都认不出来了,突出漂泊的艰辛。

下片(后半部分):
继续抒发愁思。想用新烟(新火)来改变心情,却唤不回旧友(旧雨),连春天都显得不完整。连别人家芳草萋萋的美景,也只能在梦中吟诗赞美。这时突然笔锋一转,发现一处幽静之地:古柳下的鱼港,清澈幽深,适合隐居。最后以"白鸥尚识天随"作结,说这里的白鸥还记得像陆龟蒙(号天随子)这样的隐士,暗示自己也想在此隐居。

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具体的生活细节(破衣服、认不出镜子里的自己)表现漂泊之苦
2. 通过今昔对比(寻访旧居却物是人非)表现时光流逝的伤感
3. 结尾的转折很巧妙,从愁苦中突然发现一处可以安顿心灵的净土
4. 用燕子、白鸥等自然景物烘托情绪,使抽象的愁思变得生动可感

这首词告诉我们:人生难免漂泊困顿,但在疲惫时,总能在大自然中找到慰藉和归宿。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