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 游怡园,用张玉田韵

檀栾婀娜,蘸金碧楼台,片云初晓。帘栊窈窕。有千莺万蝶,旧家亭沼。

镜里落花,闲看鸾翎自扫。复长啸。坐竹馆弹琴,黄月来照。

绛都春浩渺。称想管蛮笺,题句逋峭。词仙纵老。倚蓬山不许,人间秋到。

玉尘谈玄,客比晋时更好。绿烟悄。问瑶愁、洗空多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园林仙境,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了文人雅士的超脱情怀。

上阕开篇用"檀栾婀娜"形容修竹的柔美姿态,金碧辉煌的楼台倒映在水中,与晨光中的云彩相映成趣。"千莺万蝶"的热闹景象突然转入"镜里落花"的静谧,形成强烈对比。主人公闲看鸾鸟(仙鸟)扫落花,在竹馆弹琴,直到月光洒落,营造出遗世独立的氛围。

下阕转入更宏大的想象空间。"绛都春浩渺"将眼前春景比作天上仙都,文人雅士在此吟诗作赋。词人自比"词仙",说即便年老也要守护这片净土,不让尘世的秋意(象征衰败)侵入。"玉尘谈玄"用晋代名士清谈的典故,暗示这里的朋友比古人更风雅。结尾以朦胧的"绿烟"和"瑶愁"作结,留下无限遐想空间。

全词最妙处在于虚实结合:既有"金碧楼台"等具体景物,又有"蓬山""瑶愁"等仙家意象,通过"鸾翎自扫""黄月来照"等超现实画面,把普通游园升华为精神遨游。词人用精致语言构建了一个隔绝尘嚣的文人理想国,表达了对永恒之美的追求。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