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菊次韵和味三叔祖 其二

我负春秋几佳日,问公佳日有诗无。
者番引玉非干誉,以砚为田似未芜。
行乐暮年忌病痛,偶谈时事又惊吁。
新吟击节同欣赏,寄语须防碎鼎瑚。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得非常生活化,像一位老人在秋日里和亲友闲聊。我们可以从四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联"我负春秋几佳日"像是自责:我浪费了多少美好时光啊!转头却用俏皮话问长辈:"您遇到好日子写诗了吗?"这种反差透着亲人间的亲密,就像现在年轻人跟长辈开玩笑。

第二联的"引玉非干誉"用抛砖引玉的典故,但作者谦虚地说自己不是为求名声。最妙的是"以砚为田"的比喻——把砚台比作耕田,说自己的笔墨耕耘没有荒废,既文雅又接地气。

第三联突然转折,提醒暮年行乐要注意健康,但聊到时事又忍不住叹气。这两句像镜头切换,从闲适的文人生活拉到对现实的忧虑,展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社会关怀。

结尾最有意思:明明在夸赞新诗值得击节赞赏,却突然用"碎鼎瑚"的典故提醒——别太激动把珍贵器物拍碎了!这种幽默化解了前文的沉重,回归到家人唱和的温馨氛围。

全诗就像用诗句串起的家庭录像:有自嘲、有关心、有忧国、有玩笑,把文人雅趣和人间烟火完美融合。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依然保持的生活热情和睿智达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