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
北风号蓟门,杀气日夜兴。咸阳三千里,驿马如饥鹰。
行子久去乡,逢山不敢登。寒日惨大野,虏云若飞鹏。
西北防秋军,麾幢宿层层。匈奴天未丧,战鼓长登登。
汉卒马上老,繁缨空丝绳。诚知天所骄,欲罢又不能。
行子久去乡,逢山不敢登。寒日惨大野,虏云若飞鹏。
西北防秋军,麾幢宿层层。匈奴天未丧,战鼓长登登。
汉卒马上老,繁缨空丝绳。诚知天所骄,欲罢又不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悲壮情怀,用生动的画面和直白的语言打动人心。
开篇"北风号蓟门"就像电影开场:刺骨寒风在边关呼啸,战争的气息日夜不散。用"驿马如饥鹰"比喻送信的快马,既写出战事紧急,又暗示边疆的荒凉。
中间部分用对比手法很精彩:战士离家多年("行子久去乡"),却连路过的山都不敢登,怕看见家乡更想家。寒日照着荒野,敌军的战云像大鹏压顶,这些意象都让人感到压抑。
"西北防秋军"四句是全景镜头:层层军营驻扎,战鼓日夜不停。这里点出边防军最苦的"防秋"时节——游牧民族常在秋高马肥时入侵。
结尾最扎心:战士们在马背上熬老了,军装上的穗子都磨烂了。最后两句道破无奈:明知敌人凶悍("天所骄"指匈奴受上天偏爱),却不得不死守。这种"想撤又不能撤"的矛盾,至今仍是边防军人的心声。
全诗像部微型战争片,没有华丽词藻,但每个画面都能让人感受到:边疆的寒风、战士的思乡、战争的残酷和军人的忠诚。最厉害的是,虽然写的是汉朝,但换成任何时代的边防战士,都能对号入座。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