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疏拙》表达了一个不合时宜、甘于平淡的文人形象,以及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坚守。
首联“越冠齐瑟事皆非,疏拙惟甘与世违”是说,戴着越地的帽子、弹着齐地的琴瑟(象征追求高雅),但这些都与现实格格不入。诗人承认自己笨拙,甘愿与世俗背道而驰,选择清贫自在的生活。
颔联“客路莺花愁里看,故山烟雨梦中归”写漂泊在外的愁苦:路上看到莺啼花开的春景,却因思乡而更添忧愁;故乡的山水烟雨,只能在梦里回去。这里用美景反衬孤独,更显凄凉。
颈联“采薇有备淮南静,移杰无谋浙右饥”用了两个典故:伯夷叔齐采薇而食(坚守气节)和朝廷无能导致饥荒。诗人暗示自己像古人一样清高,但现实却是官府无能、百姓遭殃,暗含对时政的批评。
尾联“纳纳乾坤须俊杰,湘翁只合制荷衣”是自嘲:天地广阔需要英雄,而自己(“湘翁”指隐士)只配编荷叶当衣服(象征隐居)。看似认命,实则透露出不甘与讽刺——世道需要人才,却让有志之士只能归隐。
全诗用对比手法:理想与现实、美景与愁思、社会责任与个人选择。诗人表面说自己笨拙、认命,实则通过自嘲表达对世道的不满。语言看似平淡,但暗藏锋芒,展现了古代文人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法改变现实的矛盾心理。
乐雷发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 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