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宝珠阁

对槛青山露,群仙捧宝珠。
求遗如起定,象罔是文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和仙气的画面,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对槛青山露,群仙捧宝珠"像一幅水墨画:诗人站在阁楼上,眼前是沾着晨露的青山,仿佛看到一群仙人捧着宝珠。这里的"宝珠"既是实指阁楼的名字,也暗喻佛法或智慧的珍宝。

后两句"求遗如起定,象罔是文殊"转入哲理思考。"求遗"是说寻找遗失的宝珠(真理),需要像打坐入定那样专注;"象罔"出自庄子典故,指无形无相的状态,诗人说这种空灵境界其实就是文殊菩萨的智慧。这里把道家思想和佛教智慧融为一体。

全诗妙在将眼前景、神话想象和哲理思考自然结合,用"宝珠"这个意象贯穿始终。诗人似乎在说:真理就像仙人手中的宝珠,既珍贵又难以把握,需要摒除杂念、放下执着才能领悟。这种将景物与禅理结合的手法,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获得心灵启示。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