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冢歌

九龙之麓梁溪旁,诗骨乃有名山藏。
文字精灵一点埋不得,熊熊奕奕万丈腾光芒。
古今诗人代有几,大抵苍蝇附骥尾。
啾啾啼出鲍家坟,至今寂寞荒烟里。
晴沙先生选诗一千一百有十人,残编断简堆积高于身。
何来贾生出奇计,瘗之石穴千载留其真。
君不见,伯鸾不作长康死,名士风流长已矣。
白杨树下冢累累,地角天涯竟何是。
精魂寄与残诗俱,萍聚沙抟偶然耳。
朽壤谁争牛耳盟,故鬼豪吟新鬼喜。
我思英雄事业才人诗,一例皆欲流传之。
选家意见各区别,沧海岂必无珠遗。
傥使欂栌杗桷供博采,安在单词只句不与风雅相扶持。
藓合苔封付岩薮,姓名零落知谁某。
得无地下修文广额收,光怪不许人间有。
呜呼冢中诗魂兮听我歌,笔将汝扫墨汝磨,生前曷不驱吟魔。
龙蛇蚯蚓一抔土,贤愚同尽将如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诗冢"(埋葬诗稿的坟墓)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传承的深刻思考。

开头描写诗冢所在地的雄伟景象,说文字的灵魂是埋不住的,总会发光发亮。这里用"九龙之麓"、"万丈光芒"等意象,营造出神秘壮观的氛围。

接着诗人感叹古往今来诗人虽多,但大多像苍蝇附在马尾上,只能留下微弱的声响。用"鲍家坟"这个典故,暗示很多诗人的作品最终都湮没无闻。

诗中提到"晴沙先生"编选了1110位诗人的作品,这些残破的诗稿堆得比人还高。有人想出妙计,把它们埋在山洞里保存。这里反映了诗人对文学遗产保护的关注。

后半部分用对比手法:名士风流终会消逝,白杨树下的坟墓到处都是。但诗人的精魂却可以依附在诗稿上流传。诗人认为英雄事业和好诗都该流传后世,但选家的眼光各有不同,难免会有遗珠之憾。

最后诗人直接对冢中的诗魂喊话:生前为什么不奋力创作呢?现在埋在土里,贤愚都一样了。这里既有对诗人的激励,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全诗通过"诗冢"这个独特视角,探讨了文学创作、传播与留存的问题。语言生动形象,既有对现实的观察,也有浪漫的想象,表达了对诗歌艺术永恒价值的信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