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赠通庵
太初一点,本灵明、元自至纯无亲。执着些儿千里远,悟得只消时霎。方寸中虚,纤尘不立,何用调庚甲。承当得去,目前方信无法。个中显诀难传,无名可唤,贵在心通达。信手拈来君荐取,无罅岂容针*。人我山头,是非海里,更要知生杀。养其无象,忘形灵地开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百字令》讲的是道家修心的智慧,用现代话可以这样理解:
1. 核心思想: 诗人说每个人内心最初都像一颗纯净的明珠("太初一点"),但因为执着于琐事,反而离本心越来越远。其实只要瞬间开悟,就能回归本真——心里清空杂念("方寸中虚"),连时间的计较("调庚甲")都不需要,自然就明白"无法之法"的境界。
2. 修行秘诀: 真正的诀窍没法用语言传授(比如"无名可唤"),关键是要心灵通透。就像随手拿起东西那么自然("信手拈来"),但必须做到毫无缝隙的专注("无罅岂容针")。这里用"针插不进"比喻心无杂念的极致状态。
3. 现实警示: 特别提醒人容易陷入两种困境:在"人我山头"里计较得失,在"是非海里"纠缠对错。诗人说要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懂得"生杀"——不是真的杀人,而是指能果断放下执念的智慧。
4. 终极境界: 最后说要养护那个无形的本心("无象"),忘掉自我形骸,让灵性自然生长。就像开发一片沃土,但不需要刻意塑造什么形状。
全诗魅力在于: 用"千里远"和"时霎"对比突出顿悟的快意,用"针插不进"这样生活化的比喻讲玄妙道理。把修心说得像种地一样实在,既有"人我山头"这样生动的意象,又有"忘形灵地"这样空灵的境界,让人感受到放下执念后的通透自由。
李道纯
李道纯 ,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