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割平人首
边尘浩浩风吹急,塞上迁臣长泪滴。
毛头星明太白高,朝来又报羌兵入。
羌兵入来犹云可,汉兵杀人愁杀我。
借问官军羞不羞,口里誇功心里忧。
魂惊魄惧梦像恶,只为贪心强割头。
曾不见荆轲义借于期首,犹死秦廷血迸流。
毛头星明太白高,朝来又报羌兵入。
羌兵入来犹云可,汉兵杀人愁杀我。
借问官军羞不羞,口里誇功心里忧。
魂惊魄惧梦像恶,只为贪心强割头。
曾不见荆轲义借于期首,犹死秦廷血迸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乱的残酷景象,通过对比汉兵和羌兵的行为,讽刺了官军的虚伪和贪婪。
开头四句写边疆战事紧张:风沙漫天,被贬到边疆的官员忧心落泪,夜晚的太白星(象征战乱)格外明亮,清晨又传来羌族入侵的消息。这里用自然景象烘托战争的压抑氛围。
中间四句是核心讽刺:羌兵入侵还算能理解,但汉兵(朝廷军队)滥杀无辜更让人痛心。诗人直接质问官军:你们嘴上夸耀战功,心里其实害怕吧?这种虚伪令人作呕。用"羞不羞"这种口语化表达,增强质问力度。
后四句用典故深化主题:士兵们做噩梦(因为滥杀无辜心虚),只为贪功而割取平民首级冒功。最后用荆轲刺秦的典故对比——当年荆轲借樊於期的人头是为大义,虽死犹荣;而现在官兵割平民头颅只为私利,更显卑劣。
全诗用直白的语言、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揭露了古代军队"杀良冒功"的黑暗现象。最震撼的是将保家卫国的军人写成比入侵者更凶残的刽子手,这种反差强化了批判力度。最后用典既增加了历史厚重感,又让贪功者的行为显得更加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