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行客夜宿雪窦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仙气与禅意。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独宿山中的闲适(前四句) 诗人用"眠山枕斧柯"这样生动的比喻,说自己像枕着斧头睡在山里,展现随性自在的山居生活。"畏日生尘梦"暗示他厌倦俗世纷扰,像寻仙者一样来到这鸟巢般幽静的地方,追求心灵净化。
2. 夜山的美景与禅意(中间四句) 傍晚听到山下寺庙的钟声,抬头看见星辰挂在秋夜天河。诗人穿着宽大的衣袍仿佛与云霞共舞,用清泉洗脸时,水声与瀑布交响成天然乐章。这些描写把日常洗漱都写出了仙气。
3. 山中的灵性与趣味(后四句) 山洞仿佛盛着海上明月的光辉,禅意融入当地民歌。最后用拟人手法说山中的精灵半夜还在玩藤蔓,给静谧的夜景增添了几分俏皮的生气。
全诗妙在: - 把寻常的山中过夜写得仙气飘飘 - 动静结合,既有钟声、瀑布的声响,又有星辰、云霞的静美 - 结尾的"精灵弄薜萝"让整首诗突然活泼起来,像发现山中藏着可爱的小精灵
诗人通过这次夜宿,其实是在喧嚣世界外找到了一处能让心灵栖息的地方。我们读的时候,也能感受到那种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快乐。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