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轩为蔡相公题

千尺虬枝傍小亭,岁寒心思日忘形。
谁家弦管鸣南陌,何处波涛写北溟。
风送清香浮小榻,月移疏影下前庭。
他年学得长生诀,许我山中采茯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松树与隐居生活相映成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清静自在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写松树:高大的松树依傍着小亭子生长,在寒冬中依然挺立,让人看着看着就忘记了时间。这里用松树的坚韧象征高洁品格。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隐居的惬意:远处传来别人家奏乐的热闹声,海上波涛汹涌,但这些都与隐居者无关。隐居者只享受微风送来的松香,看月光把松影投在庭院——用简单的自然景物反衬出远离尘嚣的安宁。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愿望:希望将来能学到长生之术,到深山里采集茯苓(一种药材)。这并非真要修仙,而是用浪漫的想象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坚持——愿永远与松树为伴,保持高洁的心志。

全诗妙在: 1. 用松树贯穿全篇,既是实景又是精神象征 2. 通过"别人热闹"与"我的清净"的对比,突出隐居之乐 3. 结尾的茯苓采集让超脱尘世的意境更有余味

本质上是在说:与其追逐世俗繁华,不如像松树一样保持本真,在简单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