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羊长史并序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得知千载外(一作上),正赖古人书。
贤圣留馀迹,事事在中都。
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踰。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
闻君当先迈,负痾不获俱。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
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
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
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陶渊明写给朋友羊长史的赠别之作,表达了他对古代圣贤的向往、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朋友的深情嘱托。

核心思想: 1. 对理想世界的怀念 诗人开篇就说自己生在"三季后"(指夏商周之后礼崩乐坏的时代),格外怀念上古黄帝、虞舜的太平盛世。虽然无法亲眼见到,但通过古书得以了解那个美好的世界。

2. 现实的阻碍 虽然向往圣贤遗迹所在的中原地区(中都),但战乱导致关河阻隔无法前往。这里暗含对当时东晋偏安江南、北方被异族占领的感慨。

3. 托付朋友的心愿 听说朋友要去北方,诗人因病不能同行,特意嘱咐:如果路过商山(汉代四位隐士"商山四皓"隐居地),请代我向那些高士致意。这里用"紫芝无人采"暗示高尚精神无人继承的遗憾。

4. 人生智慧 诗人提出鲜明对比:富贵会带来忧患("驷马无贳患"),贫贱中反而能找到快乐("贫贱有交娱")。这是陶渊明典型的安贫乐道思想。

5. 知音难遇的孤独 最后感叹与朋友分别后,自己的心声无人理解("人乖运见疏"),千言万语都难以完全表达内心的复杂情绪。

艺术特色: - 用平实语言说深刻道理,比如用"紫芝谁复采"比喻高尚品德的失落 - 通过对比(富贵vs贫贱)强化思想张力 - 结尾"言尽意不舒"留下余韵,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未说尽的惆怅

这首诗展现了陶渊明标志性的精神世界:既向往理想,又清醒认识现实;既超然物外,又对朋友充满温情。其中"贫贱有交娱"的人生观,对现代人面对物质社会压力仍有启发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