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西江月》用轻松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生活态度。
上阕通过"雅士"与"雪溪"的意象,展现文人雅士随性而为的潇洒。他们不需要刻意追求形式("兴尽何须见戴"),就像王徽之雪夜访友,到了门前却尽兴而归的典故,强调真正的雅致在于随心而行。
下阕用"闲云出岫"的比喻,形容人应该像山间自由飘荡的云彩,不受世俗规矩束缚("岂拘宇内形骸")。最后两句直接点明主旨:只有超脱物质世界的牵绊,远离名利纷扰,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雪溪访友、闲云野鹤等生动画面,传递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兴至则行,兴尽则返"的洒脱,和"不刻意、不强求"的生活智慧,对现代人缓解焦虑、寻找内心平静很有启发。
张抡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