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歌送沈南疑
君不见匡庐秀色九江口,遥挹江烟碧于柳。
昔者匡生读书至此小结庐,此山遂为匡生有。
西庄沈南疑,雅能读书颇好奇。
自言欲向匡庐去,把酒苦索匡庐诗。
老夫乃是樵云客,爱向名山弄泉石。
写将长句赠南疑,留置金泥斸青壁。
虎溪桥上薰风微,绿阴四合黄莺飞。
已知白社无人迹,君若看云君早归。
昔者匡生读书至此小结庐,此山遂为匡生有。
西庄沈南疑,雅能读书颇好奇。
自言欲向匡庐去,把酒苦索匡庐诗。
老夫乃是樵云客,爱向名山弄泉石。
写将长句赠南疑,留置金泥斸青壁。
虎溪桥上薰风微,绿阴四合黄莺飞。
已知白社无人迹,君若看云君早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送别好友沈南疑去庐山(匡庐)时的情景和感受。全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和对山水的热爱。
开头四句介绍了庐山的美景和来历:九江口的庐山云雾缭绕,柳色青青。传说古代有个叫匡生的人在这里读书建草屋,山因此得名"匡庐"。
中间六句写沈南疑这个人:他是个爱读书、喜欢探索新奇事物的人,现在要去庐山了,临走前非要作者写首关于庐山的诗送他。作者自称是个喜欢在山里砍柴、玩赏泉水石头的人,于是写了这首诗,说要把诗刻在庐山的石壁上。
最后四句是临别赠言:想象沈南疑走在虎溪桥上,微风吹拂,绿树成荫,黄莺飞舞。提醒他那里已经没什么人住了(白社指隐士住的地方),如果只是去看云景的话,就早点回来吧。
这首诗的亮点在于: 1. 用"虎溪桥上薰风微"这样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 "君若看云君早归"这句嘱咐,既幽默又温暖,展现了朋友间的亲密 3. 把历史传说(匡生)、眼前送别和未来想象巧妙融合 4. 语言清新自然,就像朋友间聊天一样亲切
全诗没有刻意雕琢的辞藻,却通过日常对话般的语言,传递出对朋友的关心和对自然的热爱,读来令人感到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