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澹师还丹霞

半幅清言作意裁,如来藏里示莲胎。
他生念我空中相,此地逢师劫后灰。
不分月移罗带水,其如秋到雨花台。
丹霞欲共閒云去,日夕惊心白发催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澹师)离开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修行者的敬重。

首联"半幅清言作意裁,如来藏里示莲胎":诗人说澹师的言语虽然简短(半幅),但充满深意(清言),就像佛祖的智慧(如来藏)中蕴含着纯净的佛性(莲胎)。这里用"莲胎"比喻修行者内心的纯净。

颔联"他生念我空中相,此地逢师劫后灰":诗人想象来世再相见时(他生),自己可能已化作虚无(空中相),而今日在此地遇见澹师,就像经历劫难后看到余烬(劫后灰),暗指世事无常。

颈联"不分月移罗带水,其如秋到雨花台":用自然景物变化表达时光流逝。月光照在水面(罗带水)不断移动,不知不觉秋天已到雨花台,暗示岁月不等人。

尾联"丹霞欲共閒云去,日夕惊心白发催":写澹师要像闲云一样回到丹霞山修行,而诗人看着自己日渐增多的白发,感到时光飞逝的惊心。

全诗通过送别僧人的场景,表达了三重意境:
1. 对修行者超脱境界的向往
2. 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叹
3. 对佛法智慧的敬重

诗人用"莲胎"、"空中相"等佛教意象,以及"月移"、"秋到"等自然变化,将深刻的哲理融入送别场景,让读者在感受离别之情的同时,也能思考生命的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