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王仆射的官员主持科举考试放榜时的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是回忆奋斗史:
诗人用"文场三化"说自己像一块铁,经过多次科举考试的锤炼才成才。"三十余年"强调多年坚持才赢得名声。用"木鸡"典故自嘲曾经像呆头鹅一样笨拙,后来却飞黄腾达(金马入蓬瀛指进翰林院),这种反差很幽默。
第二段(五六句)是放榜感悟:
看到考生们像"月桂"(比喻及第者)折枝登科固然高兴,但更欣赏"春兰"(比喻落第者)后期绽放的韧性。这里藏着深刻的人生智慧——成功有早晚,不必急于一时。
第三段(末两句)是现实无奈:
诗人想去考场外感受举子们看榜的悲喜("龙门风雨"指放榜时的激动场面),但作为监考官员必须严守岗位。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既想分享喜悦又必须恪尽职守。
全诗妙在把科举比作一场人生马拉松:用幽默自嘲冲淡苦读艰辛,用"月桂春兰"的比喻打破"成败论英雄"的偏见,最后用"不能离岗"的细节展现官员的责任感。就像现代人看高考:既要认真对待,也要明白人生不止一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