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晨路过南宫(皇宫南边的官署)时,听到太常寺(掌管礼乐的机构)演奏的庄严音乐的场景。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家音乐的恢弘气势和深远影响。
开头两句点明地点和事件:诗人经过礼寺,听到南宫传来庄重的音乐声。"玉珂"(马笼头上的玉饰)和"金奏"(金属乐器的演奏)这两个意象,立刻营造出皇家仪式的华丽氛围。
中间六句是音乐效果的动态描写:清晨的雅乐声飞向远方,像雪花随风飘舞般轻盈,又像被风送来般悠扬。音乐穿透层层宫墙,传到繁华的街道上。这里用"飘雪"和"轻风"的比喻,把无形的音乐写得可见可感,突出其空灵飘逸的特质。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这音乐堪比古代最庄严的《肆夏》《五英》乐章,让人联想到舜帝用《南风》教化百姓的功绩。通过将现实音乐与上古雅乐相比,既赞美了当下礼乐的完美,又暗含对太平盛世的颂扬。
全诗最妙处在于:诗人把严肃的宫廷音乐写得既庄严又不失灵动,通过"飞声""飘雪"等意象,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那穿透力极强的乐声。最后用舜帝的典故,把一场普通的晨间奏乐,升华到歌颂当代治世的高度,展现出唐代宫廷诗含蓄典雅的特色。
张濛
河南洛阳人。张说孙。德宗贞元二年,任库部郎中、知制诰。四年,行中书舍人。五年,授礼部侍郎。六年,知贡举。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