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水

积阴生壑雨,野水学江流。
对屋见灯火,相望南渡头。
浮槎到高树,白鼋起沧洲。
变怪若不测,神功安能尤。
稍退见涯涘,及来痕沫收。
崩畴出白石,隐隐如博投。
水杨洗荒根,素发生古愁。
见此倏若化,故流还胶舟。
荒源不可诘,欲尽山云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雨后山野水势变化的景象,充满神秘的自然力量和人生感慨。

前四句写雨后积水形成野溪,模仿大江奔流,夜晚隔着溪水看见对岸渡口的灯火。这里通过"学江流"的拟人手法,让野水有了灵性,灯火则暗示着人的存在。

中间六句用神话般的意象描写水势变化:浮木漂到高树(说明水位曾暴涨),白鼋(大龟)现身沙洲,这些反常现象显得神秘莫测。等水位稍退,能看到岸边痕迹,露出被冲刷的白石,像赌博用的骰子般散布着。这里把自然现象写得像有超自然力量在操控。

后六句转向抒情:水杨树根被冲刷后露出,白发般的树根引发怀古之思。诗人突然感到万物都在变化,连原本的溪流都像被胶住的船般停滞。最后说这神秘的水源难以探究,只能望着山间云雾遐想。

全诗妙在三点: 1. 把普通雨后溪流写成充满神话色彩的奇幻世界 2. 通过水位变化的白石、树根等细节,展现自然的力量 3. 结尾的感慨由景入情,从自然变幻联想到人生无常

诗中"白鼋""浮槎"等意象既写实又带神话色彩,水位变化的过程就像大自然在表演魔术,最后引发的愁思也水到渠成,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奥秘的惊叹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怀。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