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秋感

正凄凉、又逢秋晚,青青是处消艳。
荒斋寥落无人问,惟有衰杨风飐。
门半掩。
但见有、黄昏几阵归鸦点。
愁如酒酽。
更唧唧虫声,荧荧灯影,相伴一书剑。
浮生事,自觉尘劳久厌。
还同旧日寒俭。
钓船不近西溪冷,空负故乡菱芡。
深自念。
怕三径、归来都被蓬蒿占。
年华荏苒。
要插竹成阴,种桃结子,两鬓已霜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摸鱼儿·秋感》写的是一位中年人在深秋时节的孤独与感慨,字里行间透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境遇的怅惘。

上片用秋景烘托凄凉心境:开篇直接点明"凄凉"的基调,草木凋零、书斋冷清,只有风中摇摆的老杨树和半掩的破门。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像墨点一样落在暮色中,把孤独感具象化。诗人把愁绪比作浓酒,虫鸣声、油灯影陪伴着孤零零的书剑,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文人独处的寂寥。

下片转向人生感慨:诗人厌倦了世俗奔波,却依然过着清贫生活。想回故乡泛舟采菱,却因现实阻隔不能实现,用"西溪冷"暗指理想与现实的温差。最戳心的是担心老家小路已被野草淹没——这既是写实,也隐喻多年漂泊后可能物是人非。最后四句尤为动人:明知该像种竹子、栽桃树那样踏实经营生活,可醒悟时两鬓已白,道出了所有人面对时光倒计时共通的焦虑。

全词妙在把秋天景物与人生况味自然融合:衰杨、归鸦、虫鸣这些秋日意象,都成了内心孤独的投影;而种竹结桃的愿望与白发形成的反差,让"岁月不待人"的警醒格外深刻。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抽象的愁绪变得可感可触,普通读者也能从中看到自己某个秋夜独坐时的影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