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酉九日瓜州次陶靖节已酉九日韵
广陵值佳节,游子欣慨交。闲情日已适,短发秋自凋。
俯愧鱼龙蛰,仰惭鸿雁高。落木际遥岸,微云翳曾霄。
岂无沉尊醁,薄慰行路劳。采菊芳洲上,独酌当金焦。
酣来登远游,怅望柴桑陶。达人爱重九,从古非一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路过瓜州时的所见所感。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游子思乡的复杂心情,既有节日里的愉悦,也有漂泊在外的孤独。
开头四句说:在广陵(今扬州)遇到重阳佳节,作为游子,心里既高兴又感慨。悠闲的日子里渐渐感到舒适,但秋风吹来,看着自己日渐稀疏的头发(暗示年华老去),又有些伤感。
接下来四句是写景:低头看水中鱼龙蛰伏(觉得自己不如鱼龙能安稳栖息),抬头看天上大雁高飞(又惭愧自己不如鸿雁自由)。远处岸边树木落叶纷飞,薄云遮蔽了高高的天空。这些景象都透露出作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
然后四句写借酒消愁:虽然有好酒可以慰藉旅途劳累,但独自在芳洲上采菊(重阳节习俗),对着金山和焦山独饮。这里用"金焦"代指镇江的著名景点,暗示虽然身在名胜之地,却无人共赏。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喝醉后远眺,惆怅地想起隐居柴桑的陶渊明(陶靖节)。明白人自古就看重重阳节,这个传统不是一天形成的。这里既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对世俗羁绊的无奈。
全诗妙在把节日欢愉与游子愁绪自然融合,通过鱼龙、鸿雁、落木等意象,以及采菊、独酌等典型重阳节活动,展现了一个在外游子过节时"笑着流泪"的复杂心境。最打动人心的就是这种真实感——我们每个人在异乡过节时,不也常是这般既开心又惆怅吗?
谢肃
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 学问渊博,工于书法。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