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昌言官舍十题·石榴花

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
流离遍中壤,今兹尽苗裔。
畏日助殷红,冻雨涤浓翠。
宜携避暑客,花下纵横醉。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石榴花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联想,展现了石榴花的美丽和独特魅力。

开头两句讲石榴花的来历:石榴花的根跟随汉朝使臣,从遥远的西域来到中原。"灵根"指石榴的根,"汉臣"指汉朝使臣张骞,传说他出使西域带回了石榴。这里用拟人手法,把石榴根写成有灵性的东西,跟着人远道而来。

中间四句写石榴花的生长状态:石榴花在中原大地广泛生长,如今看到的花都是当年那些石榴的后代。炎热的太阳让石榴花红得更加鲜艳,冷雨冲刷后叶子显得更加翠绿。这里用"畏日"(害怕太阳)和"冻雨"(冰冷的雨)形成对比,突出石榴花在不同天气下的美。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这样美好的石榴花,最适合带着避暑的朋友,在花下尽情饮酒赏花。"纵横醉"形象地描绘了无拘无束、开怀畅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闲适生活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生动,通过石榴花的来历、生长状态和赏花场景的描写,展现了石榴花的独特魅力,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诗人没有直接说石榴花多美,而是通过太阳、雨水对花的影响,以及想和朋友在花下喝酒的愿望,让读者自己感受到石榴花的美丽和吸引力。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