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客住 港中开发大屿山,亦岛国中一拓地法也
国蜗角。计一朝、舞人旋袖,楚南天窄,凿空骞槎西域。
山移泰岱平处,海塞蓬瀛,浅后终计错。轮台故事,议屯田、汉代尚留边略。
移民约。脱剑牵牛,操弓徙鳄。井里桑麻,警枕无虞闻柝。
传说桃源避世,葛老移家,驱丛罗众雀。僧归寄语沃洲山,莫认护舟深壑。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香港开发大屿山为背景,用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展现拓荒精神。全词可分为三个层次:
上阕用"蜗角之争"的典故开篇,比喻香港虽小但充满活力。接着用"凿空西域"的典故(张骞出使西域)和"移山填海"的神话,暗喻开发者如同古代开拓者般改变自然面貌。最后提到汉代屯田政策,暗示开发需要长远规划。
中阕描绘具体开发场景:移民们放下武器(脱剑牵牛),拿起工具建设家园。用"徙鳄"(驱赶鳄鱼)的典故表现改造自然的决心,"警枕闻柝"(枕着警枕睡觉)体现开拓者的警惕性。
下阕转入浪漫想象:将大屿山比作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用"葛老移家"(葛洪隐居)的典故表现开发者建设理想家园的愿景。结尾提醒沃洲山(佛教圣地)不要误认这是避难所,强调这是主动开拓的新天地。
全词巧妙融合神话传说(移山填海)、历史典故(张骞出使、汉代屯田)和自然意象,通过古今对照,既展现开拓的艰辛,又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语言上虽用典但意象鲜明,如"牵牛徙鳄"等画面生动可感,使厚重的历史感与现实的开拓精神自然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