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延陵道

道出延陵一水遥,追寻遗迹问先朝。
青山如旧人何在,故国虽残德未消。
柳掩吴宫门寂寂,雨迷驿路草萧萧。
最怜季子家声远,古庙松衫半已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路过延陵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先贤品德的敬仰。

首联写诗人沿着水路来到延陵,追寻古代遗迹,打听前朝往事。一个"遥"字既指路途遥远,也暗示历史久远。

颔联用对比手法:青山依旧矗立,但古人已无处寻觅;虽然故国残破,但先人的美德依然流传。这里"德未消"是全诗的核心,点出高尚品德能超越时间。

颈联写眼前萧条景象:柳树遮掩着寂静的吴宫大门,雨中驿路长满荒草。用"寂寂""萧萧"两个叠词,强化了凄凉氛围。

尾联聚焦季子(春秋时吴国贤臣季札),赞叹他的家族声望远播,但纪念他的古庙松树已半枯。最后一句以景物凋零反衬"家声远",突出精神永存的主题。

全诗通过"青山-人""故国-德""古庙-家声"等多组对比,说明物质会消逝,但精神美德长存。写景时选取柳、雨、草、松等意象,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义,让读者在苍凉画面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