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淮安城西历游湖上诸园晚归迟月 其三
枚生作赋处,垂柳青依依。东皇妒青眼,团作飞绵飞。
攀条欲赠远,绕树风吹衣。流萍俄已满,晚日将无归。
历历鹭依岸,明明鱼拥矶。潜闻芦雨涩,尽卷蒲烟微。
栖禽噪林隙,孤磬开僧扉。明镫水面静,圆月城隅辉。
却顾共游处,乱云迷夕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淮安城西泛舟游湖、傍晚归来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淡淡的惆怅。
开篇提到"枚生作赋处",借用汉代文学家枚乘的典故,暗示这里曾是文人雅士流连之地。如今垂柳青青,柳絮纷飞,像是春天(东皇)嫉妒柳树的青翠,故意让柳絮飘散。诗人想折柳赠人,却只见风吹衣袂,暗示离别或思念之情。
接着写湖上景色:浮萍铺满水面,夕阳西沉;白鹭静静站在岸边,鱼儿聚集在石矶旁;芦苇丛中传来细雨声,蒲草间的薄雾轻轻飘散。这些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黄昏时分的宁静。
最后转入归途:林间鸟儿归巢,寺庙的磬声响起;水面倒映着灯火,城角升起圆月。回头看游玩过的地方,已是暮云缭绕。这里通过声音(磬声、鸟鸣)和光影(灯火、月光)的对比,营造出时空变换的感觉。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卷,从白天的柳絮、浮萍,到傍晚的鹭影、鱼群,再到夜晚的灯火、月光,层层推进。诗人用"飞绵"、"流萍"等意象暗示人生漂泊,用"晚日将无归"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乱云迷夕霏"的朦胧景象,更添几分怅惘。虽然语言简练,但每个画面都生动传神,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和诗人细腻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