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兴

大匠构厦屋,取直弃曲木。
如何官择人。弃直独取曲。
养苗除良莠,养民除贪垢。
存莠苗不硕,去贪民自富。

现代解析

这首《闲兴》用生活中的简单道理,讽刺了官场选人用人的荒唐现象,同时提出了治国安民的朴素智慧。

前半部分用盖房子打比方: 好工匠盖房子选木料,专挑笔直的用,弯曲的都被淘汰。可奇怪的是,朝廷选拔官员时却反着来——正直的人才被冷落,阿谀奉承的"歪脖子"反而受重用。这种对比立刻让人感受到官场的黑白颠倒。

后半部分用种地讲治国: 农民种地都知道要锄杂草("良莠"指好坏混杂),否则庄稼长不好;治理国家也该清除贪官污吏("贪垢"),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诗人用"存莠苗不硕"作类比,一针见血地指出:放任贪官就像留着杂草,老百姓("苗")永远吃不饱;反过来说,铲除腐败("去贪"),百姓自然能富裕起来。

全诗亮点: 1. 比喻接地气:用盖房、种田这些老百姓熟悉的事说大道理,一听就懂。 2. 对比强烈:工匠的明智选择 vs 官场的糊涂标准,形成辛辣讽刺。 3. 解决方案直白:不绕弯子,直接点明"除贪"是让百姓致富的关键,像给出农业口诀一样干脆。

这首诗像一面照妖镜,让读者看清:治国和种地本质相通,可惜当权者连农民都不如。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