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山中禅房静修时的感悟,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珠林春寂寂,宝地夜沉沉"就像一幅画:春天的树林安静美好,夜晚的禅院深沉宁静。这里用"珠林"形容树林像珍珠般珍贵,"宝地"比喻禅院如珍宝般神圣。
中间四句写修行时的心理活动:"玄奥凝神久"是说长时间专注思考深奥的道理;"禅机入妙深"指禅修的境界越来越精妙;"参同大块理"是说要领悟自然万物的规律;"窥测至人心"则想探究圣贤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给出修行秘诀:"定处波罗蜜"指真正的智慧境界,"须从物外寻"说要超脱世俗才能找到。就像告诉我们,想要获得大智慧,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要学会跳出来看问题。
全诗用春林、夜色这些具体景象,带出关于修行、悟道的抽象思考,最后给出一个简单却深刻的建议:有时候答案不在问题本身,而在问题之外。这种由实入虚、由景入理的写法,让深奥的禅理变得亲切可感。
牟融
牟融(?―公元79年3月26日),字子优,北海安丘人,东汉官员。牟融学问渊博,初以《大夏侯尚书》教授学生数百人,在乡里很有名。后举茂才,任丰县县令。在任三年,政绩为州郡第一。牟融后入朝任职,历任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司空、太尉等。牟融在职尽责,很有能力,受到百官敬畏、皇帝称颂。建初四年(公元79年),牟融去世。牟融著有《牟子》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