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即事

宜城三万户,十载半凋零。
画阁移蔬圃,朱门换荻屏。
烟波当晚碧,汀草出寒青。
独上江亭望,渔镫乱客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繁华的城市在十年间逐渐衰败的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深深的物是人非之感。

前四句用数字和场景对比展现衰败:宜城曾经有三万户人家,但十年间人口减少了一半。曾经的雕梁画栋(画阁)变成了菜地,朱红大门变成了芦苇屏风,富贵景象荡然无存。这种强烈的今昔对比,让人直观感受到城市的没落。

后四句转向黄昏江景:暮色中烟波泛起碧色,寒风中汀草显出青翠。诗人独自登上江亭,看到渔火和客船灯火交织如星,暗示虽然城市衰败,但江上仍有生活气息。这里的"乱"字用得巧妙,既写灯火纷乱,也暗示诗人内心的纷扰。

全诗通过城市变迁和永恒江景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衰败的城池与流动的江水、短暂的人事与永恒的自然形成对照,让读者在具体画面中感受到深沉的人生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