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苏门山百泉
太行雄伟赤霄逼,枝分苏门为肘腋。
孕奇产秀气蟠郁,涌作琉璃千顷碧。
初疑骊龙蛰山趾,仰喷明珠飞的皪。
忽如湘灵理新妆,大鉴开匣乍磨拭。
峰峦倒影浸云烟,蘋藻照沙改颜色。
相辉一段佳风月,馀泽几州及动植。
昔闻隐沦有仙人,高标清与溪山敌。
悠悠往事散浮云,啸有遗屋行有迹。
我居东秦济水南,无限泉池日亲炙。
一行作吏别经年,情思尘埃何处涤。
云祠因祷来凭栏,顿爽骨毛快胸臆。
飘飘兰舟七八客,尊俎笙箫随分入。
胜概纷并接不暇,恨乏鲁戈延晷刻。
归来簿领厌沉迷,春睡每着蝶梦适。
心约他时杖履游,醉漱溪流枕溪石(明谢肇浙《北河纪馀》卷三)。
孕奇产秀气蟠郁,涌作琉璃千顷碧。
初疑骊龙蛰山趾,仰喷明珠飞的皪。
忽如湘灵理新妆,大鉴开匣乍磨拭。
峰峦倒影浸云烟,蘋藻照沙改颜色。
相辉一段佳风月,馀泽几州及动植。
昔闻隐沦有仙人,高标清与溪山敌。
悠悠往事散浮云,啸有遗屋行有迹。
我居东秦济水南,无限泉池日亲炙。
一行作吏别经年,情思尘埃何处涤。
云祠因祷来凭栏,顿爽骨毛快胸臆。
飘飘兰舟七八客,尊俎笙箫随分入。
胜概纷并接不暇,恨乏鲁戈延晷刻。
归来簿领厌沉迷,春睡每着蝶梦适。
心约他时杖履游,醉漱溪流枕溪石(明谢肇浙《北河纪馀》卷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苏门山百泉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在自然美景中获得的愉悦和感悟。
开头,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太行山高耸入云,而苏门山就像是它的臂膀,孕育出奇秀的山水。泉水喷涌而出,像碧绿的琉璃一样广阔,又像传说中的骊龙从山脚喷出明珠,闪闪发光。接着,诗人把泉水比作湘水女神梳妆时打开的明镜,清澈透亮,映照着山峰、云烟和水草,景色美不胜收。
诗人感叹这样的美景不仅让人心旷神怡,还滋养了周围的生灵。他联想到古代隐士曾在此隐居,与山水为伴,虽然往事如云烟消散,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存在这片山水之间。
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渴望回归自然。他回忆自己曾在泉水边游玩,与友人乘船饮酒、听音乐,享受悠闲时光。可惜时间短暂,无法尽兴。回到繁忙的公务中,他只能在梦中回味山水之美,并期待未来能再次来此游玩,醉卧溪边,享受自然的宁静。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生动的比喻——把泉水比作龙喷明珠、女神梳妆的镜子,形象地展现了泉水的清澈和灵动。 2. 对自然的赞美——不仅写景,还表达了对山水滋养万物的感激。 3.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官场和自然,突出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 4. 语言流畅优美——虽然写的是古代山水,但比喻贴切,情感真挚,读起来很有画面感。
整首诗既是一幅山水画卷,也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寄托,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心灵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