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谢夷甫的朋友要去当县令,但当地刚经历战乱,情况很糟糕。诗人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的困境,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期待。
开头两句说朋友刚要去当官,但战争还没完全结束。接着用"残老小"和"少官僚"两个词,就让我们看到县城里只剩老弱病残,连官员都跑光了。然后具体描写衙门被战火摧毁,农田被海水淹没,说明当地百姓生活非常艰难。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嘱托:希望他到任后能改变当地陋习,用新政让余姚重现生机。这里没有说教,而是通过"变俗"和"满余姚"两个动作,把期待融入其中。
整首诗好懂又有深意,通过战乱前后的对比,既反映了百姓疾苦,又表达了重建家园的期望。诗人用县令赴任这个小事,写出了乱世中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特别能引起共鸣。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